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是由省文化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联、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起,省内众多从事古城镇管理研究、开发运营、建设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机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的全国首家专注古城镇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公益性、综合性社会团体。促进会由省文旅厅主管,党建工作隶属省文旅厅社会组织联合党委。
促进会成立以来,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发起单位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四川古城镇文化内涵,致力提升古城镇旅游软实力,助力四川古城镇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先后主办“名人名家新形象论坛”“名人名家艺术采风到基层”“新形势下自驾游与古镇旅游发展论坛”“名城古镇发展论坛”“自驾畅游美丽古镇”等文化交流活动,引发业界强烈反响;在省文化厅、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省文联、省广电局等部门的支持下,连续四届举办“中国(四川)古镇文化节”,累计参与古镇120余个,节庆活动盛况空前;成功开展“四川最美古镇”“四川优秀人文特色城镇”“四川最佳生态宜居城镇”“四川最具保护价值古城镇”“四川最佳旅游城镇”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四川古城镇品牌影响力。在促进会举办的历次活动中,时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罗良仰、韩邦彦、李进、黄彦蓉、李洪仁、王宇坤、张宗源、陈官权、曾清华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给予促进会莫大的关怀和鼓舞。
促进会切实履行参谋助手职能,先后组织专家深入街子古镇、怀远古镇、圆通古镇、龙门古镇、昭化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李庄古镇、新场古镇、恩阳古镇、福宝古镇、宜宾南溪、德阳罗江、泸州泸县、威远穹窿地貌群等地实地调研考察,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调研文章,积极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深受各地党委政府好评。相继创办了《城市与乡村》报、天府古镇网站、智游古镇公众号、《中国百老汇.名城古镇》特刊、《名城古镇》简报,编辑出版了《四川名城古镇年鉴》,初步建成古城镇文化旅游宣传媒体矩阵,为古城镇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专业的宣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名城古镇文化旅游促进会主要职能:
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方针,积极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搭建名城古镇与政府及管理机关联系沟通平台,为政府制定名城古镇保护与发展政策建言献策。
二、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在新的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名城古镇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推进名城古镇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名城古镇特色文化,丰富发展四川名城古镇文化内涵,提升四川名城古镇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四、紧密围绕省委和省政府重点战略和产业规划,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策划承办由政府批准、协会主办、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名城古镇文化旅游活动;组织开展“古镇文化、传统文化、家风文化”特色研学活动,不断增强名城古镇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发挥专家智库优势,有效整合智慧资源,为名城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学规划、宣传推广等服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找准发展定位,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探索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培育名城古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接受名城古镇委托,围绕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进行精品培育,致力营造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环境。着力开展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研发,助推名城古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七、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政府和企业、会员之间交流;开展行业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专业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专业人才交流活动,为名城古镇发展引进和输送优秀人才。
八、创办天府古镇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促进会融媒体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四川最美古镇、最美古街、最美古村落宣传活动,为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依法编辑出版《四川名城古镇发展白皮书》,全面反映名城古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反应会员合理诉求,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内设机构及职能:
秘书处:秘书处为本会日常工作机构。负责促进会行政、人事、财务管理;统筹组织实施促进会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决定各部门、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组织联络部:负责发展和服务促进会会员单位、会员;和会员单位、会员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策划组织会员交流活动;根据会员单位和会员需求,为会员单位和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中心:研究国家各部委、省委省政府及各厅局出台的文化旅游发展相关政策;围绕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总结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模式;研究古城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路径,为古城镇文化旅游发展、产业振兴提供规划和信息咨询服务。
产业发展中心:围绕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研究,为地方发展产业提供咨询服务;组建古城镇非遗产业联盟,探索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开发非遗产品、文创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助推古城镇产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联合教育机构、研学机构,组织开展以“古镇文化、传统文化、家风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特色研学活动。
宣教部:负责促进会宣传阵地建设、运营和维护,创办天府古镇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打造促进会融媒体宣传矩阵,编印《名城古镇简报》,创作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加大宣传力度,为古城镇文化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编辑出版《四川古城镇发展白皮书》,全面反映古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人才服务中心:负责行业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培育,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助力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积极争取第三方技能人才考试鉴定资质,开展行业技能人才培训、考试鉴定;开展行业人才交流活动,为行业发展引进和输送优秀人才。
专家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行业资深管理人员,搭建促进会智库平台,整合智力资源,发挥智力支持,为古城镇区域经济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城镇保护与开发等各个领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古城镇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推广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最美古镇、最美古街、最美古村等评选、授牌活动,并对历届授牌的古城镇进行后期追踪调研、考核评估;联合古城镇和相关企业,策划举办古镇文化节等大型节庆类活动,打造古城镇文旅品牌项目,加大对四川古城镇的推广力度。
文化艺术委员会:对四川古城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挖掘整理、保护发展;策划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员。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组建遗产保护专家组,致力古城镇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护、承传与发展;积极参与物质遗产及非物质遗产的选拔评选工作;开展遗产保护创优活动,对遗产保护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优和授牌;收集编辑遗产保护白皮书;对遗产保护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顾 问
罗良仰 (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韩邦彦 (省政府原副省长)
李洪仁 (省人大原副主任)
王宇坤 (省人大原副主任)
陈官权 (省政协原副主席)
李 进 (省政府原副省长)
曾清华 (省政协原副主席)
会 长
张宗源(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执行会长
雷喻义(省政府原副秘书长)
刘丹陵(省建设厅原厅长)
常务副会长
窦维平(省文化厅副厅长)
杨 光(省建设厅副厅长)
陈加林(省旅游局副局长)
陈黔鲁 (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副 会 长
李存儒(省旅游局巡视员)
石岷嘉(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梁伟华(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建群(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光礼(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鸿斌(阆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雷章明(省政协兴川战略促进中心主任)
孟 刚(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尹建华(成都文旅集团董事长)
樊建川(建川集团董事长)
秘 书 长
雷章明(兼)